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教育学院组织开展2024级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实践周活动

发布日期:2025-01-15   来源:   点击量: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教育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近日,组织开展了少数民族预科生文化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围棋博弈、写对联、文学赏析、英文电影赏析、英文版你画我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课程。

“棋”韵悠长 育德启智

围棋蕴含东方传统哲学中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深邃思想,棋盘之上黑白棋子的纵横捭阖,恰似宇宙万物的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映射出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深刻认知。靖勃老师借助动画演示、案例分析、实战模拟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在实战对抗中体会布局、定式、中盘战斗及收官等各个阶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应变能力。在此次围棋活动中学生的专注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都得到有效锻炼。

翰墨凝香 联韵传情

书法作为独特的线条艺术,以笔墨为媒介,通过点画组合、结构安排以及章法布局,深刻反映“中和之美”的哲学观念。课上张欣老师亲自示范,强调笔锋运用做到“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使线条富有弹性和力度。随后学生纷纷开始创作,每一笔落下,都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每一个字的书写,都是对书法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学生通过写对联将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实现情感与艺术的交融。活动最后,一幅幅对仗工整、字体优美的对联挂满了教室,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此次活动以书法为纽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在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语”影相伴,启思逐梦

在以《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为中心的乡土文明重释文学赏析活动中,任智峰老师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将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对乡土文明展开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广度的重释之旅。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人物形象塑造,同学们得以洞察人物在乡土文化语境下的性格成因、行为动机及命运轨迹。此外他还详细解读了影视作品如何运用镜头语言、画面构图、色彩搭配以及音效设计等视听元素,将小说中的文字意象转化为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文学与影视对读的跨学科视域下,以其抽象性与隐喻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在文字迷宫中探寻意义的多重可能性。

在美与丑的辩证法—《巴黎圣母院》的跨媒介阅读中,林兆文老师对享有“法兰西莎士比亚”之称的雨果的生平进行精准勾勒,其人生轨迹贯穿法国社会重大变革期。他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场域,林老师通过情节的起伏、人物善恶的对立及环境氛围的反差等多元维度塑造出一系列个性鲜明、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艺术成果,更是对当时社会复杂人性的生动写照,提升了学生文学知识与技能、正确价值观、跨媒介阅读及综合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素养。

“英”趣飞扬,影韵传情

为切实提升预科学生英文素养,两位英语老师分别举办了英文电影赏析和英文版你划我猜活动。秦嘉怡老师通过电影《马戏之王》这一媒介,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桥梁。活动中同学们沉浸于电影创设的真实语言情境之中,自然接收大量地道的英语表达。结束后,大家积极交流观后感,深入探讨梦想、勇气等核心主题。在你划我猜活动中,秦宇文老师首先讲解游戏规则为学生搭建理解游戏框架的“脚手架”。随后进行分组展开限时比赛,成员间思想碰撞、知识共享,深化了对英语词汇和表达的理解运用,这种具身化学习互动环节不仅是简单的观点交换,更是知识的共建过程。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展望新的一年,希望同学们能从文化体验活动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以梦想为灯塔,以勇气作舟楫,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逐梦、温暖前行。


(指导老师:赵怡宁)

(审核:杨芸)